-释继尊
一、前話
太虛大師在《現代僧教育的危亡與佛教的前途》中 說:「我所希的僧教育,不是去模仿學作講經法師而已,必須要學習整個的僧伽生活,要勤苦、勞動、淡泊、要能做擔水、扛柴、灑掃、應對,以及處世理事,修襌弘法的 工作。從前各種僧學出的學僧,不但不能勤苦勞動去工作,甚至習染奢華而不甘淡泊,這可說是模仿社會學校所得的結果,而誤於『法師養成所』的,以為別種事不可幹,除去講經、當教員,或作文、辦刊物以外,把平常事務都忘記了。假若全國的僧徒都來受教育,那末寺院中家常的工作沒人去做了。結果,不但不能住持佛教,甚至消滅了佛教,墮落了佛教。」太虛大師認為現代的學僧至少要能做到:首先要守清苦淡泊的原有佛教生活。尤其修學的學僧,要以過簡單樸素的生活,為出家人的美德;其次要能勤苦勞動。受過教育而有知識的僧徒,要格外的勤苦,個人的衣食與各種器具,要能自己動手去做。可見,造就住持現代佛教的僧寳,須能文武皆備,生活教育塑造健全,亦能入人群弘化。
馬來西亞佛學院的過去是稟承太虛大師理念而辦學。2000年以後,因應現實的環境,又因經費及人才的兩大難題,同時對於將佛法普遍的推廣,利益心向學的大眾人士,有因緣接受基礎的佛學教育,又針對課程與教育局的相當出入,必須加以更正之下,佛學院的職事任務内容招生對像等等,即開始了長時間居於過渡時期的調整。雖然學院的學制課程曾不斷的作更動,但是原則上大體的架構,並沒有太大的轉變,目的也僅在於對僧制、僧教育的内涵,有更具體的實際展現。
職事:
院長:繼程法師-1981年至1998年、2002至今
副院長:唯悟法師-1997至2012年
院務主任:繼興法師-1999年至2012年
教務主任:繼尊法師-1991年至今
學務主任:開寳法師-2004至2011年;仁平法師-2012年
事務主任:顯愷法師-2002年至今
舍監:繼証法師-1991车至今
師資:
開諦法師-1995年至2003年、2009年至今
開尊法師-2011年至今
仁平法師-2012年
繼燈法師-1980年至1982年、1999年至今
本空法師-2003年至2011年
章慧法師-2007年至今
光定法師-2010年至2011年
顯嚴法師-2010年至今
顯律法師-2012年至今
呂吉生老師-2004年至今
王仁傑老師-2005年至2007年、2009年至2012年
黎馥綱老師-2007年至2011年
曾天耕老師-2009年至今
吳寳鑽老師-1985年至今
王素蓮老師-2004年至今
雲惟婷老師-2011年
學生:
2010年:預備班學生共計13位;
初級班一年級共計13位;
初級班二年級共計7位;
初級班三年級共計3位;
高級班一年級共計6位;
高級班三年級共計10位;
信願班共計4位;
學生總人數爲56位,
週六推廣佛學初級班共計12位;
週六推廣佛學中級班共計13位,
週六推廣佛學班學生總人數爲25位
2011年:
預備班學生共計20位;
初級班一年級共計10位;
初級班二年級共計11位;
初級班三年級共計7位;
高級班二年級共計8 ;
信願班共計3位,
學生總人數爲59位。
週六推廣佛學初級班共計6位;
週六推廣佛學中級班共計6位;
週六推廣佛學高級班共計12位,
週六推廣佛學班學生總人數爲24位
2012年:先修班學生共計7位;
初級班一年級共計6位;
共計8位;
初級班三年級共計7位;
專修班一年級 共計6位;
專修班三年級共計4位
學生人數為38位,
周六推廣佛學初級班共計6位
周六推廣佛學中級班共計5位
周六推廣佛學高級級班共計4位
學生總人數爲15位。
課程:
預備班
佛學:學佛行儀、毘尼曰用、基礎佛學、佛學名相導讀、善生經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、 賢愚經/百緣經、禪修、梵唄。
世學:華文、英文、國文、音樂、書法。
初級班
佛學:戒律學、八大人覺經、四十二章經、遺教經、百法明門論、八識規矩頌、唯識三 十頌、成佛之道、八識規矩頌、印度佛教史、南傳佛教史、弘法技巧、經典選讀、襌修。
世學:華文、英文、國文、音樂、書法、電腦、薄記。
高級班
佛學:金剛經、妙雲集導讀、各宗綱要、清淨道論、中國佛教史、佛教佈教法、經論選讀、菩提道次第廣論、阿含經導讀、宗教學、法華經、普賢行願品。
周六推廣佛學班
佛學:學佛行儀、基礎佛學、善生經、戒律學、百法明門論、八大人覺經。
函授
預科班:百喻經、初階佛學讀本、佛學入門要旨、學佛行儀、善生經、佛學十四講、法句經
本科班:印度佛教史、戒學述要、佛法概論、八大人覺經、四十二章經、百法明鬥講錄、佛遺敎經講記、唯識三字經、唯識二十頌、菩提道次第廣論、中國佛各宗大意、清淨導論、八識規矩頌、金剛經講話、法華選讀。
三、結語
「心的訓練」是修學者的一條路、一種用來離磨自己粗野的方法,亦是消除不修邊幅、生澀和有稜有角的作風,致使成為良好的修行者。
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」。如果通達這個道理,注入內心的基本覺照,我們就會發现到,自己正在進行的人生工程稱不上龐大,而只是虛幻不實的架構。甚至是學佛修行了,而只是從捨棄一個自我,又在修持的內容中建立另一個自我的方式,這就如吃毒食一般,那樣修持是不會有好的结果的。這種不小心的虛構陷入,是因為我們的心不覺醒,此不省醒的業力,它更不會讓我們的心永遠醒覺,只給了我們輪迴的死亡,在執著自我中從此是不斷而又延續的。是故若能體解人身的可貴,能知聞法得三寶環境之難得,提策死亡的真實無預警,覺知業力陷入因果鎖鍵中,修道的真實體驗,既能啓發清明,拔出無明和痛苦的的根源。
一隻小蟲,它可能顯現為本能或是強者的食物。因為所受影响不同,所以它的顯現也就不同。其實生命是以教育為根本。就如我們把大部份的時間’拿來擦亮自己所擁有 的一付色彩眼鏡,不斷的設計美麗新鐘框,與實用是沒什關係。然而,著重的應是透過眼鏡所顯現的清明,才是重點,因為這才是真實的顯現與本性。願此「佛 學院教育修學為要」為大眾人士共勉之。
總結
大馬佛教的發展,可说是遠在法顯法师由天竺取經歸國時,途經印尼之爪哇、馬六甲,曾於當地大弘法化。佛教從那時候就已產生了,後因回教傳入,取代了佛教地位。迄今爪哇、马六甲尚存佛教古迹。以後,先有太處大師率團南来訪問,後有圓瑛 法师開壇傳戒,繼有繞道而路過的法師等相續興辦道場,接著是慈航法師長駐弘法,法航法師處處講學,竺摩法師創辦佛教教育。大馬佛教能有今天的成就,是從過去高僧大德的用心,他們從佛教组織的建立,佛法的弘揚,修道上的帶領,不斷修正改過去一般人士對佛教的迷信誤失,當然更是領導著佛教在社會中,所佔有的實際地位, 至使法義在群眾中生根,信徒佛子日漸增多,獲得了佛教傳承廣泛的化導作用, 前人所立下的佛教組識基础。當今,大馬佛教的風格,亦是過去中國佛教所未得到的成就。
在一九六六年期間,大馬佛教面臨廟多僧少之時。若以百廟一僧来比對,僧人亦 不夠分配。有關佛教命脈的僧寳,即呈現了後繼無人之致命打撃,往後的二至三十年 當中,僧寶是一片「真空」的狀態。一九八五年以後至今,又歷經少數僧伽大德的領導攝化,不斷培育僧青年,尤其北傳佛教僧團之教育,大多與台港佛教之学習,更離不開關係。一九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,大馬佛教乃因秉承著竺摩上人所弘揚的人生 佛教,即以太虚大师作为我们的盾牌和長城。无疑地,佛教能保持今日,是仰丈了 前人的的耕耘開懇,前人的堅辛,是當今後學們所應發心踏著前人的足跡不斷前進,内 修外行,方能維繁佛教於不退,佛法亦能延續發揚光大。